第05版:评论

人民日报 2025年04月29日 Tue

返回目录   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    上一篇    下一篇

纵横

《人民日报》(2025年04月29日 第 05 版)

  文物讲解岂容“戏说”

  鲍  南

  文博游持续走热,但有媒体调查发现,讲解服务质量参差不齐,一些解说词“假俗乱”,对游客造成误导。无视史实,编造“奇闻轶事”,把解说变成“戏说”,危害不小。

  “假俗乱”讲解的滋生,源于有效供给不足。面对观众高涨的观展热情,文博单位自有讲解服务供给有限,让一些非官方渠道的讲解服务有了市场。他们中有的是业内人士,有的是文博爱好者,还有的是“野路子讲解员”。水平不够的,往往就通过猎奇来吸引观众。

  有没有既能补充讲解力量又可避免乱象的办法?关键是疏堵结合。比如,探索申请备案、培训考核、持证上岗等机制,将信用良好的社会讲解人员列入“白名单”;引进第三方讲解力量时,通过资质认定等方式加强监管;利用数字化手段丰富讲解资源;等等。此外,观众在游览之前,也不妨先了解一些相关知识。这既能辨别讲解对错,也能与讲解员有效互动,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体验。

  让讲解更加尊重历史的真实、文化的本义、教育的初心,“文博热”才会形成更大的社会价值。

  (摘编自《北京日报》,原题为《“解说”变“戏说”何解》)

 

  线上“夜市”释放消费活力

  黄红英

  新疆的夜市,闻名遐迩。如今,新疆的线上“夜市”悄然兴起。在实体商超或已打烊的时段,电商平台直播间依然热闹,成了一道别样风景。

  夜晚直播间为什么火?它是更轻松的“夜经济”。人们忙碌了一天,看看直播,买买东西,没有“逛断腿”的疲累,精神上更加悠闲惬意。

  线上“夜市”的吸引力,还在于它是线上直播和线下实体店的融合。在笔者刷到的新疆卖家里,大多数是在实体店直播,有的直接在仓库直播。在一些直播间,不时就有消费者在公屏上询问店铺地址,要去店里看看。场景真实,下播打包,天亮发货,是新疆夜晚直播间的吸引点。

  直播带货与“夜经济”的融合,更好满足了一些消费者的新需求,但也面临不少挑战,如商品质量、主播素质仍有提升空间。进一步强化监管,做优服务,“线上”夜市才能释放更大的消费活力。

  (摘编自《新疆日报》,原题为《线上夜市释放夜活力》)